TOP
政策法规
西部大开发加速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

中国文化报记者刘婵报道:2000年,为贯彻落实党中央关于西部大开发的战略决策,文化部下发了《关于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,加强西部文化建设的意见》,对加强西部地区文化建设作出重要部署。此后,《文化建设“十五”规划》、《文化建设“十一五”规划》等重要文件,对西部文化建设提出了具体的政策措施。十年来,西部地区的公共文化建设,已经实现了跨越式的发展。

村村通广电 县县有两馆

今年,内蒙古通辽市偏远沙区农民希日莫家的电视机,破天荒收到了40多套节目。希日莫说:“我们这儿地处沙漠深处,户数不多,过去别说电视机了,连收音机也听不着。”通辽市2000年启动的广播电视村村通工程,已使43万户、153万农牧民群众收听收看到了几十套广播电视节目,到今年底,广播和电视综合覆盖率将分别达到98.3%和96.8%。

在广袤的西部大地,有千千万万希日莫这样的普通人,正受益于公共文化设施的完善。在西部其他地区,公共文化设施建设也取得历史性突破。

兵马未动,粮草先行,资金是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的重要支撑。从2000年开始,国家财政对西部地区文化建设的资金投入逐年增加,投入所占全国的比例从2000年的21.7% 提高到2008年的23.7%。“十一五”期间,计划投入39.48亿元实施乡镇综合文化站建设,新建和扩建中西部地区2.67万个乡镇综合文化站,到2010年底基本实现“乡乡有综合文化站”的建设目标。

文化活动日益丰富

8月中旬,来自西藏各地的居民赶到拉萨,身着鲜艳的节日盛装,扶老携幼,提上酥油桶,带上酥油茶,在繁茂的树荫下,铺上新卡垫、地毯,摆上果品佳肴,席地而坐,载歌载舞,观看藏戏,享受节日的欢乐,这是西藏传统宗教节日“拉萨雪顿节”的盛况。在西藏,拉萨雪顿节已与山南雅砻艺术节、昌都康巴艺术节、那曲恰青赛马节等节日共同成为西藏地域性群众文化品牌,有效丰富和活跃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文化生活。

然而,区域特色给西部文化活动注入活力的同时,也出现了难题。如青海省牧区幅员辽阔,人口稀少,牧区牧民居住分散,开展文化活动十分困难,后来文化部门探索出一个新途径:开展流动服务来发展农牧区文化事业。流动文化车把形式多样的影视放映、卡拉OK演唱、小型文艺演出、图书借阅、图片展览和科普、计生宣传等多项服务直接送到农牧民的家门口、帐篷边,受到农牧民群众的普遍好评。

十年间,西部文化活动越来越丰富多彩,令人欣喜的数字反映着西部的文化巨变:云南省文化馆站每年举办展览5200个,文艺活动近2万场;广西壮族自治区有农村业余文艺团体4275支,总人数达9.5万多人,这些群众文艺团体常年活跃在农村一线开展文化活动;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已经连续7年举办百日广场文化活动,活动累计30525场次,观众累计11817万人次;重庆市组建电影放映队651个,去年遍布各区县放映1.03万场免费电影。

文化工程着实惠民

甘肃省的基层群众,可以从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服务站点免费下载20TB(1TB=1024GB)资源,包括影视、文艺、图书、讲座等;广西贫困地区的农民,已经获得国家送书下乡工程配送的图书58万多册;西藏偏远地区的牧民,足不出户就欣赏到了流动舞台车送到家门口的戏……

如今,国家一系列重大文化惠民工程,已经给西部群众带去了看得见的实惠。

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在西部的顺利实施,让西部广大群众充分享受到优质的文化资源。2004年至2009年,中央财政共安排西部地区共享工程建设资金11.63亿元,占文化共享工程全部资金总量(22.1亿元)的53%,为群众享受优秀的文化资源提供了保障。自2002年成为文化共享工程全国首批试点省份以来,陕西省已建成省级分中心1个,市支中心3个,县支中心71个,基层服务点4783个,今年内将完成县级文化共享工程网络全覆盖。云南省以文化信息资源共享工程和乡镇文化站为依托,在全国首创农民素质教育网络培训学校,服务“三农”。

送书下乡工程为西部农村带去了文化“食粮”,切实解决了基层群众看书难的问题。2003年至2008年,中央财政累计安排资金1.2亿元,为国家级扶贫开发重点县和乡镇配送图书总数1060万册,其中安排西部地区7622万元,占全部资金总量的64%。

流动舞台车工程,重点补助中西部少数民族地区剧团,使之具有开展流动文化服务的能力。2005年至2009年,中央共安排西部地区1.18亿元,配送流动舞台车381辆,占已拨全部资金总量(2.5亿元)的47%。它与千台大戏送农村结合,解决了农民看戏难的问题,活跃了农民群众的文化生活。这些重大文化项目成为推动文化工作的有力抓手,提高了西部公共文化单位服务能力。


文档相关资料下载:下载点击数:4045  录入时间:2010-09-03   返回
TOP